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江西公务员考试网 >> 时政要闻 >> 时政资料

矿物质水深陷“六重门”真相调查

发布:2009-04-25 08:40:48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日前,南方某报发表大篇幅文章,对康师傅等矿物质水进行“揭秘”,称其为“靠添加剂赚大钱”;同题配发一幅漫画更是形象生动,将康师傅矿物质水描画成直接从水龙头放水装瓶,然后贴上矿物质水的标签。从而向读者灌输“康师傅矿物质水=自来水”的印象和判断。

 

这篇战斗“檄文”中,引用了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柏广新的一个观点,那就是他对去年12月实施《饮料通则》提出的否定意见——柏曾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禁止饮用水中添加食品添加剂的建议》的议案,对矿物质水进行了“技术层面”的否定。

 

  事实上,从2000年有关纯净水的论战之后,虽然时有龃龉,但包装水市场倒也相安无事。而从去年6月开始至今,一场旷日持久的水战争论又一次被引燃。

在一夜之间,市场正在旺销的矿物质水突然遭遇接二连三的重磅“炮轰”——从水源开始,进而延伸到产地、商标标注、pH值高低、商业道德还有生产质量的6枚重磅炸弹相继落下,其势也汹汹。

 

对任何一个生产包装水的企业而言,这6个方面任何一个出了问题都会导致重大损失,而现在,它们同时被引爆,足以让“矿物质水”这个新生的包装水领域遭遇空前危机。

 

  作为“矿物质水”这个品类的发起人,其产业龙头老大康师傅自然首当其冲,遭遇前所未有的市场被动。

所谓墙倒众人推,康师傅矿物质水在一边倒的舆论氛围中,被人戏弄性地漫画为瓶装“自来水”;更有甚者称康师傅矿物质水“有毒”,引发消费者对矿物质水的信任危机。

 

  结果可以想见。一份最新的康师傅市场业绩表显示,短短半年时间,其矿物质水迅速由盈利变成严重亏损达数千万元以上。

“六重门”是如何造出来的

 

  对康师傅、冰露、屈臣氏、雀巢、景田、今麦郎……各个品牌矿物质水的质疑声,始自去年夏季。而康师傅作为矿物质水的代表企业则是第一个挨打者。

在过去的一年里,舆论对康师傅矿物质水的攻击一波紧接着一波,先是以标签为由头进行指责,其后又先后围绕水源、产地、pH值、道德、质量等问题,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舆论围攻,由此先后陷入了一道又一道危机门。

 

第一道“门”从去年612日开始,有媒体针对康师傅的标签中关于游离态的说明进行批判,指责康师傅“涉嫌虚假宣传”、“无稽之谈”、“违背常识”等,称康师傅矿物质水“比纯净水更酸”。

 

接着,从724日起,康师傅陷入更为严重的“水源门”。一篇名为《康师傅:你的优质水源在哪里?》的网络文章在天涯论谈上披露,作者称潜入康师傅杭州水厂后,发现“康师傅矿物质水是自来水”。这篇帖子立即引来大量的网友热顶,很快变成论坛的头版。该文章发布后38小时的时间段内,共有452篇帖子;84日天涯论坛把它摆成了网络头条新闻,然后,各网络媒体开始转载。紧接着,上海一家财经媒体进行了连篇累牍地集中报道,在13天时间里,针对康师傅矿物质水事件共发表了19篇文章,发稿最密集的3天时间内,连抛9篇稿件。然后,更是被转载到全国各地报纸与网络,掀起了一波声势浩大的“水源门”事件。

 

同时,康师傅通过各地的渠道发现,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康师傅矿物质水是自来水”的负面传单,不明身份的人向小铺散发并建议卖场将其产品下架。

 

814,有人向上海市工商局12315热线电话举报康师傅“违法生产”,理由是康师傅标签上写着公司地址是在杭州,但却正在上海生产,并带领上海松江工商局查检上海水厂,由于异地生产在法规上是允许的,那次检查无疾而终。不过,媒体上随即却出现了《康师傅又陷‘产地门’上海工商昨上门突查》的新闻。各地的媒体也跟上这股旋风,康师傅还没有从“水源门”事件脱身,立马又陷入“产地门”。

 

紧接着,827日,质量万里行四川投诉站在成都召开新闻发布会,用“红头文件”发布“3号消费警示”,建议消费者“慎饮”康师傅矿物质水。一时间,各个报纸、网络铺天盖地众口一词地号召消费者“慎饮”康师傅矿物质水。

 

9月初,康师傅在天津召开记者会,为“选用优质水源”的说法进行说明。然而,自己无论怎样“说明”,其结果却越来越“说不明”。一家媒体立即将“说明”报道为康师傅“道歉”,网络媒体更进一步,报道为《道歉被指责没有诚意:康师傅再陷“道德门”》。

 

108日开始,网络上又出现了《pH值低于国标,康师傅矿物质水有些“酸”》的报道,推导出康师傅矿物质水违反国标及对人体有害,使康师傅陷入“pH值门”。

 

更有甚者,有的媒体将康师傅矿物质水源门事件与三鹿奶粉事件相提并论,声称康师傅矿物质水的生产水源是取自自来水,成本低廉,并提出饮用矿物质水是一种不安全的水。

 

进入年底,出现了康师傅矿物质水“有毒”的说法,将康师傅推向登峰造极的“质量门”。北京某杂志记者在11月份与12月份,再一次综合以前的媒体报道内容,针对质量问题,在其个人新浪博客上连续发布7篇有关康师傅矿物质水质量有问题及标准违规的负面博文。

 

如此高密度、高频率的针对矿物质水的异常报道,快速形成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共振现象,这种传播在消费者中迅速形成这样一个判断:矿物质水就是自来水,并在自来水中放了添加剂,这种矿物质水不仅不安全,而且有毒。

 

  “六重门”真相调查

在诸多“门”中,闹得最厉害的是“水源门”,其波浪之大甚至冲击到CCTV这样的媒体;闹得最邪乎的是“质量门”,说康师傅水质量不好,不好到“喝水后吐血”的程度。这样的波浪究竟是怎样造出来的?

 

“水源门”的源头,是去年722日天涯社区中一篇署名为“青草布丁”的博客——《康师傅:你的优质水源在哪里?——康师傅水厂探秘》。

 

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这个自称为“青草布丁”的“探秘人”,(如同他在天涯上述文章所说的)曾经潜入康师傅工厂:在发帖前的717日,康师傅的确抓到两位潜入者,当时他们潜入康师傅在杭州郊外的生产厂进行拍照,结果被工厂的摄像头录像,保安立即将其制止。期间其仅仅对废品回收站和污水处理池进行了拍照。其中一人被工厂保安发现盘问时,自称是浙江大学的学生,名为吴超超。

 

该工厂人士说,吴潜入工厂只不过十几分钟时间,并没有什么“秘密”能让他看到,他擅自潜入工厂拍的照片在被扣留时被迫删除,而且他自己的身份也暴露了,厂里还有他的有录像。没想到过了几天,依然在网上发布了所谓的“探秘”文章。

 

至于网上登出来的4张照片,康师傅人士指出完全是张冠李戴。其中第一张应该是一家饮料工厂车间的,但不知是谁的,并非康师傅,“青草布丁”也没有进入到康师傅的车间内;第二张是疑似抽水机器,与康师傅水厂现场不吻合;第三张是工厂外的开发区的热力管道;第四张则完全不知道是哪里的污水图片。

 

然而,就是这样一篇张冠李戴的所谓“探密”文章,不仅被堂而皇之地发布到网上,而且发布以后立即被热顶热炒,其前后呼应的戏剧效果,似乎绝对不是简单的巧合。

 

据了解,制造“水源门”的第一篇文章,是“青草布丁”在724日上午943分发布的,到7252342分,在此38小时的时间段内,共有452篇帖子,除去睡觉的8个小时,即作业时间为30小时,平均4分钟就有一个帖子,发帖之频繁令人感叹。据网络人士分析,这个异常的作业可能是一个有计划的网络新闻制作作业,其中,应该用了将近100多个马甲,是在网吧内密集作业的结果。

 

该网络人士“解构”了其作业模式:第一步,先以1分钟1篇帖子的超快速度将帖子炒热,用“骂声一片”引起关注;第二步,进行“有理有据”分析,将矛头直指“优质水源”;第三步,再由楼主“青草布丁”发帖第二天冒头感叹“没想到自己的帖子引起这么多讨论”,“澄清”自己绝非枪手,再顺便攻击一下“优质水源”;在枪手们的不断努力下,终于将帖子顶成头条,任务完成,就很少问津此帖。这一大堆内容中除了经事后了解可能是错误的图档所拼凑的报导外,就是康师傅在外地的水生产基地的外部照片,其他就是各种不同的“托儿”。发帖者以此搞臭康师傅矿物质水。

 

康师傅发现,“水源门”发生后,尽管迅速地取消了原来的标签、停播了电视上的广告,而且专门召开记者招待会说明情况,然而事态并没有平息,舆论攻击越来越厉害,似乎有人借风使舵、推波助澜,将事态一步步扩大。

 

去年8月27日,几个自称为质量万里行四川投诉站的人,在成都召开新闻发布会,用“红头文件”发布“3号消费警示”,建议消费者“慎饮”康师傅矿物质水。一时间,各个报纸网络铺天盖地众口一词地号召消费者“慎饮”康师傅矿物质水。而据了解,所谓的质量万里行四川投诉站,其在工商注册登记的工作范围只包括《质量万里行》杂志的发行与广告工作。发布“消费警示”并不属于其业务范畴。而记者在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12365投诉站了解的情况是,质监局收到投诉更多针对的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消费者“警示”更应该属于12315的工作范畴。记者在四川省工商局12315办公室被工作人员告知,所谓质量万里行四川投诉站的“消费警示”既不权威更不具有法律效力。

 

水行业竞争由来已久

 

  中国包装水行业主要分四大类:天然矿泉水、纯净水、天然水和新兴的矿物质水,面对巨大的消费市场,他们之间的竞争从未停息,而且愈演愈烈。

 

  从公开资料来看,包装水业内反对矿物质水的业内企业,主要是农夫山泉。农夫山泉主打饮用天然水,自称取自浙江千岛湖,与矿物质水显然是竞争关系。不过,农夫山泉一再反对矿物质水在业内是出了名的。据业内专家介绍,在国家审定矿物质水的时候,农夫山泉作为代表投了反对票,但也是唯一的反对票,因此没能阻止《饮料通则》对矿物质水的承认。

 

  据记者了解,从去年3月1日开始,农夫山泉已先后3次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交反对意见,但均未获得采纳。

 

  在历史上,农夫山泉素以擅长水战著称。从2000年开始,农夫山泉拉开了“水种之争”的序幕,矛头直指娃哈哈、乐百氏等纯净水,并宣称山泉水才是最好的饮用水。通过一系列的“口水战”以及营销策划,农夫山泉在行业中脱颖而出,进入中国饮用水的前三甲。

 

  过去两年,农夫山泉又拉开了“pH”值之战,以pH值低为由,继续炮轰同行,反衬其弱碱性的山泉水水源。

 

  有业内人士分析,水种之争其实透露出的是行业竞争的激烈,需要通过另类的宣传模式达到营销的效果。

 

  纯净水和矿物质水如娃哈哈、康师傅、怡宝等,都在城市的周边建厂,大大缩短了物流成本;而农夫山泉由于水源离大城市远,物流成本高,所以主要的宣传口径为天然,突出其产品的差异化,才能从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

 

  从目前中国包装饮用水的市场来看,2000年前市场上主要是以纯净水、天然水和天然矿泉水3种为主,2002年以后,矿物质水异军突起,由此形成矿物质水、纯净水和天然水三足鼎立之势。而以康师傅矿物质水为代表产品,占市场份额的25%左右,但当康师傅矿物质水遭到“六重门”之后,市场份额急剧下降,目前不足22%。显然市场份额被其他包装水的品牌所分割。

 

  事实上,记者调查至此,有关矿物质水遭遇的“六重门”已经没有了悬念。在一系列采访调查过程中,不难发现包装水行业所有企业的艰难处境与巨大压力。与传统行业相比,中国包装水行业并不成熟,与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相比,其发育成长却又显得如此畸形与滞后。正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资深人士所言,中国乳业前车可鉴,作为市场一分子,正在成长发育中的中国包装水市场是经不起折腾的。在安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任何附加了商业利益的争执都是幼稚与轻率的,我们所希望的,是这个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不是制造另一个乳业悲剧。

 

  此外,如前文所述,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柏广新曾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禁止饮用水中添加食品添加剂的建议》的议案。虽然这成为一些媒体攻击矿物质水的利器,但记者同时也了解到,柏广新董事长本身也在参与天然矿泉水行业,利益相关人的身份让很多人对其议案的初衷打上问号。

  矿物质水的生存之道

事实上,撇开那些似是而非的论争,一个核心的问题浮出水面,那就是作为一个包装水品类,矿物质水是否安全?关于矿物质水的安全,有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矿物质添加剂是否安全,另一个是pH值偏低是否有损健康。

 

康师傅矿物质水所倡导的“多一点,生活更健康”,恰成为被指责添加剂的关键所在。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作为包装水的一个品类,矿物质水有其合理存在的现实意义。

 

简而言之,纯净水加矿物质就成为是我们常见的矿物质水。

 

在矿泉水成本高昂以及资源不足的现实条件下,人口众多的中国出现矿物质水这个品类可谓是一件填补夹层需求的事情——有许多人既不满意纯净水的无营养又无力长期消费价格高昂的矿泉水。

 

正是基于这样的市场嗅觉,作为矿物质水品类的推导者,康师傅几年来先后投资十多亿美元之巨来大力挺进这个细分领域。不可否认的是,康师傅在这个细分市场里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占据了诱人的市场份额。

 

康师傅研发总监杨乾辉对记者介绍说,它们所生产的矿物质水所添加的氯化钾和硫酸镁成分,分别是参照国内的食品添加剂标准和食品营养强化剂标准进行添加的,并不存在违法或安全上的问题。康师傅认为,纯净水中适当添加矿物质,不仅可以弥补纯净水中矿物质的丢失,还可以增加人体对几种矿物质的摄入量,适合我国居民需要。

 

杨乾辉进一步说,水在通过反渗透净化后(即以纯净水为载体),以合适的方式,将合乎人群普遍需要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添加到水中,制成矿物质饮用水。在改善饮用水水质,提高饮水安全卫生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水的营养成分。水中离子状态的矿物质易于人体吸收,而且矿物质与水混合均匀,矿物质之间亦不会出现相互反应。

 

据记者了解,目前全世界多数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先进国家在内,都没有禁止或者限制矿物质添加于包装饮用水中。而且,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食品法典委员会,原则上也允许添加;国际食品标准委员会也认为可以在包装饮用水中添加矿物质,只是不允许加味。

 

  此外,对于“硫酸镁不属于国家规定的食品添加剂”的说法,专家指出,这已经是过去了的事情,国家食品添加剂增补品种中,已经包含了硫酸镁。

除了生产厂家的解释,记者还从业内专家那里得到权威的说法。一位中国《饮料通则》的起草专家接受了记者面对面的采访。

 

据他介绍,中国有关政策在包装水添加矿物质的方面是采取允许的态度。记者获悉:从去年12月1日实施的新的国家《饮料通则》,已经正式将矿物质水归入饮用水范畴,对瓶装水的品类界定也由原先相对严格变为开放:删除了原来的《软饮料分类标准》禁止瓶装水含有任何添加物的限制,凡是密封于容器中可直接饮用的水,都可称为瓶装饮用水。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早在2002年雀巢矿物质水就上市,在北美、欧洲和亚洲销售,并在2006年作为多哈亚运会的指定饮用水。矿物质水在中国也于2008年进入北京奥运会,成为运动员和观众的首选水。

 

除了添加剂的疑问,pH值低(偏酸)这一点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据上述接受采访的专家介绍,目前,国内外无论是营养学界、权威机构,甚至是慢性疾病研究机构,都从未对水的pH值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发布任何定性研究结果;也并没有任何权威部门得出关于pH值超越6.5-8.5的水,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定论。

 

  专家表示,卫生部规定自来水的pH值6.5-8.5,是为了控制城市输水管道的稳定性而设定的一项参考值,与人饮用水的安全性没有关系,包装饮用水并不使用该标准。

康师傅表示,国家对纯净水pH值的规定范围也是5.0-7.0,而且没有pH值超过6.5-8.5就对人体有害的结论。

 

  矿物质水不等于自来水

“康师傅矿物质水=自来水”,今年新一轮攻击再次“揭露”这个“秘密”,认为康师傅矿物质水成本低廉,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暴利。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除了明确标有水源地的天然矿泉水或天然饮用水外,其余各大品牌的矿物质水、纯净水的水源,其实都来自自来水。

 

记者也注意到,各纯净水厂家的地理位置,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分布在大城市。大城市能有矿泉水源或者安全的天然水源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唯一的水源只能是城市自来水。

 

原料是自来水,是否就等于产品是自来水?是否真的如有的人所说“连自来水都不如”?据生产矿物质水的企业介绍,他们以自来水为水源生产矿物质水,中间至少要经过6道程序层层滤净。最终的产品与自来水相比,两者有本质上的不同。至少,自来水如果不烧沸腾是不能喝的。

 

仅仅其中的一道反渗透处理工序,就已经将自来水转化为纯净水。

 

如果说没有人对纯净水有异议的话,矿物质水用先进设备经过6道严密的工序生产出的矿物质水,就更没有任何安全问题了,应该放心地喝了。而康师傅是少数在预处理阶段亦采用先进的膜分离技术的厂家。

 

在经济层面上,也不可能构成暴利。原因很简单:纯净水也同样是使用自来水为水源制成的,却没有人会认为纯净水是暴利,一瓶水除了生产成本外,包装与运输、销售等环节也都占有成本的一部分,不能单纯以水价来评断,即便是在家烧开水,也还得再算上燃料的费用,在市面上,有的矿物质水能比目前热销的纯净水还要便宜,靠的只是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

 

记者在北京市家乐福超市饮用水专区看到,康师傅矿物质水每瓶8毛,低于某知名品牌纯净水每瓶9毛。

 

而以郑州市场为例,24瓶装的一箱饮用水,娃哈哈卖16元,而康师傅卖14元。

 

如果说矿物质水作为一个新的品类出现在中国包装水市场上显得有些“异类感觉”的话,恐怕更多是因为它的确从某种意义上弥补了中国天然水资源无法跟上对健康饮水需求猛增的现实。

 

据记者了解,优质矿泉水和天然饮用水,价格比较昂贵。据业内人士介绍,真正的矿泉水水源地基本上都处于林密人稀、原始生态保存较好的地区。由于我国江河大地污染严重,真正像长白山天池和西藏海拔5000米以上雪山这样不受污染的水源地,已经极其稀少了,不仅资源有限,而且距离大城市路途遥远,高昂的运费成本使最终价格高高在上,数倍于就近提炼的纯净水。而矿物质水的出现符合大多数低收入阶层在纯净水和天然矿泉水之间的折中需求。

 

以北京家乐福超市为例,真正的源头未受污染的矿泉水,以一个普通收入者的消费水平,无力承担日常所需。以一瓶500毫升的天然矿泉水为例,自法国进口的“依云”为9.8元,来自西藏的“5100西藏冰川”为8.9元,离北京相对近的吉林“长白山天池”,也达6元左右。

 

当然,北京家乐福超市里也出售每瓶1元多一点的矿泉水,但其产地分别是北京市区附近的地方,比如门头沟、天津蓟县、河北高碑店等,这些地方的环境保护状况,自然难以与长白山天池和西藏雪山相比。

 

既然如此,为什么舆论唯独对康师傅矿物质水大加挞伐?因为康师傅曾在广告中不恰当地使用了“选用优质水源”的说法,给消费者造成了过高的心理期待,自然会产生“受骗”的感觉,而价格低廉与安全健康的事实却被忽视了。愤怒之下,“康师傅矿物质水=自来水”的误解通过网络迅速扩散,令康师傅百口莫辩。

 

其实,康师傅在看到自己的说法引起歧义后,就很快承认了水源为自来水的事实,并未隐瞒。

 

记者在康师傅杭州厂看到了介绍生产流程的招贴画,上面清楚地写着水源是自来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招贴画早在去年一些人揭露出所谓的“秘密”之前就一直挂在那里。

 

周围一些高校学生来厂里参观时也都了解这个事实。或许正因为此,在去年网络狂炒康师傅水源问题的时候,近在咫尺的杭州的大学生群体并没有过激的反应。

 

  随着夏季的到来,包装水的市场需求将又一次被激活。或许,今年“水战”仍将不可避免,但正如一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所言,“在饮用安全的大前提下,更应该做的是如何做大产业蛋糕,而不是盯着别人的盘子,中国包装水行业经不起折腾。”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相关文章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http://www.jxgw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8242号-25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