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江西公务员考试网 >> 时政要闻 >> 时政资料

江西公务员申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发布:2009-08-20 08:34:18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农村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但是农民普惠式养老政策仍需要相关法律的保驾护航

  农民普惠养老:梦想能否照进现实?

  中国自古就有“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传统社会理想,但在政府把农民养老纳入责任义务的范畴之前,这只能是无法企及的梦想。在国庆60周年到来之际,这一梦想开始照进现实的曙光。

  8月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中国农民年满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国家先选择10%的县(市、区)试点,然后全面推开。据悉,试点将在今年10月1日前启动。

  “有'新农保'之称的农民普惠式养老,较之上世纪90年代'老农保'的农村养老保险,最大的亮点是中央财政出了钱,目前的方案,基础养老金是每月55元。起点虽不高,但力求低水平广覆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对《中国新闻周刊》透露,现在各地申报试点的积极性非常高,试点有望超过10% 。

  破茧而出

  农民普惠式养老政策酝酿已久。

  早在2007年11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曾指出,“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经过一年多的酝酿与准备,2008年1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我国农民养老保险试点方案指导意见》上报国务院审批,指导意见体现了“会安排部分中央财政,用于农民养老保险”的主导思想。

  2009年6月底,国务院召开常务工作会议,决定从2009年开始在10%的县(市、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2020年前将覆盖全国。“老有所养”的新农保体制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表示,该政策的迫切性不言而喻。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施了30多年,社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社科院对此的调查显示,中国城乡家庭规模越来越呈现出小型化的趋势,与此同时,家庭结构还呈现出以核心化家庭为主,小家庭式样日益多样化的趋势,比如空巢家庭、丁克家庭、单身家庭、单亲家庭等,正在构成中国城乡家庭结构的重要内容。

  相较于城市老年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对农村老年人的冲击显然更大。

  唐钧也表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大量的青壮农民工填补城市劳动力短缺,使得中国社会老龄化的不良后果,基本上会落在农村。估计大概10到15年之间,农村的养老问题就会更加凸显出来。

  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据农业部预测,未来10年,中国农民还将以每年850万的速度向城镇转移,预计今后20年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人口将达3亿。

  “养老保障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对所有国民实行普惠本身就是该制度的一种内在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小映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农村“补贴”城市多年后,国家把农民养老纳入责任义务的范畴也是理所当然的。

  截至2008年底,中国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2亿,而此前中央财政对农民养老的投入几乎为零。

  从经济实力和财力角度讲,中国已经具备了对农民普惠式养老政策的物质基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秦中春研究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2008年,中央的财政收入已经突破6000亿,较之上世纪90年代实行“老农保”时每年4000亿的财政收入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

  曾设计和推进“老农保”制度的唐钧表示,当时设计让国家财政投入是不现实的。民政部从1990年开始在部分农村地区进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两年后向全国推广。高峰时全国大约有8千多万农村人口入保,但这一数字从1998年开始下滑,目前只有5千多万人,停滞不前。农民中断投保的原因是集体补助、国家政策扶持难以实现,致使绝大多数参保农民得不到任何补贴,社会保险演变为个人储蓄保险。

农村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但是农民普惠式养老政策仍需要相关法律的保驾护航

  农民普惠养老:梦想能否照进现实?

  中国自古就有“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传统社会理想,但在政府把农民养老纳入责任义务的范畴之前,这只能是无法企及的梦想。在国庆60周年到来之际,这一梦想开始照进现实的曙光。

  8月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中国农民年满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国家先选择10%的县(市、区)试点,然后全面推开。据悉,试点将在今年10月1日前启动。

  “有'新农保'之称的农民普惠式养老,较之上世纪90年代'老农保'的农村养老保险,最大的亮点是中央财政出了钱,目前的方案,基础养老金是每月55元。起点虽不高,但力求低水平广覆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对《中国新闻周刊》透露,现在各地申报试点的积极性非常高,试点有望超过10% 。

  破茧而出

  农民普惠式养老政策酝酿已久。

  早在2007年11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曾指出,“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经过一年多的酝酿与准备,2008年1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我国农民养老保险试点方案指导意见》上报国务院审批,指导意见体现了“会安排部分中央财政,用于农民养老保险”的主导思想。

  2009年6月底,国务院召开常务工作会议,决定从2009年开始在10%的县(市、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2020年前将覆盖全国。“老有所养”的新农保体制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表示,该政策的迫切性不言而喻。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施了30多年,社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社科院对此的调查显示,中国城乡家庭规模越来越呈现出小型化的趋势,与此同时,家庭结构还呈现出以核心化家庭为主,小家庭式样日益多样化的趋势,比如空巢家庭、丁克家庭、单身家庭、单亲家庭等,正在构成中国城乡家庭结构的重要内容。

  相较于城市老年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对农村老年人的冲击显然更大。

  唐钧也表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大量的青壮农民工填补城市劳动力短缺,使得中国社会老龄化的不良后果,基本上会落在农村。估计大概10到15年之间,农村的养老问题就会更加凸显出来。

  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据农业部预测,未来10年,中国农民还将以每年850万的速度向城镇转移,预计今后20年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人口将达3亿。

  “养老保障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对所有国民实行普惠本身就是该制度的一种内在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小映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农村“补贴”城市多年后,国家把农民养老纳入责任义务的范畴也是理所当然的。

  截至2008年底,中国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2亿,而此前中央财政对农民养老的投入几乎为零。

  从经济实力和财力角度讲,中国已经具备了对农民普惠式养老政策的物质基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秦中春研究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2008年,中央的财政收入已经突破6000亿,较之上世纪90年代实行“老农保”时每年4000亿的财政收入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

  曾设计和推进“老农保”制度的唐钧表示,当时设计让国家财政投入是不现实的。民政部从1990年开始在部分农村地区进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两年后向全国推广。高峰时全国大约有8千多万农村人口入保,但这一数字从1998年开始下滑,目前只有5千多万人,停滞不前。农民中断投保的原因是集体补助、国家政策扶持难以实现,致使绝大多数参保农民得不到任何补贴,社会保险演变为个人储蓄保险。


更多详情请关注江西公务员考试网(www.jxgwy.com.cn


点击分享此信息: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http://www.jxgw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8242号-25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