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诊费提高,药费要降
昨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要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在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临床诊疗、护理、手术以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同时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和治疗价格。
看完,笔者突然想起去年广州卫生局副局长曾其毅曾断言 “中国看病最不难最不贵”,其依据之一就是:“在中国,专家门诊的诊金是7元,但是国外要请一个医生看病,诊金是300元。”
是的,在我国看病,门诊费、护理、手术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确实无法体现技术和劳务的应有价值。另一方面,“以药养医”的体制使医院同时扮演着“天使”与“魔鬼”的双重角色,而药价虚高早已为百姓所深恶痛绝。对此,就连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高强在全国两会上也表示:“虚高药价简直就是对百姓的生吞活剥。”以此来看,国家发改委提出“高诊费、低药费”医改方向,符合现实,顺乎民情,值得推崇。
但是,这样的医改方向能否在具体操作中不变形、不走样呢?假如“诊费提高了,药费却没降”,这样的医改方向对百姓而言,那是最为可怕的。
其实,这样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首先,“以药养医”的体制没有完全破局。据卫生部的数据显示,近十多年来,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份额均维持在44%水平之上,一些中小型地方医院甚至高达70%。政府投入则少得可怜,约占5%。继此前多年“医疗改革基本不成功”之后,新医改方案并未完全落地,政府投入远远不能维系医院的正常运转。其次,“医药分开”无疑是解决百姓看不起病,防范医院开天价方、大处方的利器。但是,目前全国许多地方尚处在“医药分开”试点阶段,因为来自于医院等各方面的阻挠、相关部门的顾虑以及摸着石头过河的难度等,“医药分开”改革一直未能破冰。
“以药养医”的体制没有完全破局,“医药分开”也尚处于摸索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发改委的医改方向恐难以分切药品收入这块奶酪,医疗机构的片面逐利性难以彻底遏制,药品收入依然是医院的“重头戏”。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发改委提出的“高诊费、低药费”医改方向,就怕最终也难逃“诊费提高、药费却没降”的尴尬境地。这显然与百姓的美好期望和医改的初衷南辕北辙。
技术与服务的价值要充分体现,但前提是:必须从医疗体制本身入手,彻底推行“医药分开”,打破“以药养医”的体制,改变医疗机构过度市场化和逐利化的现状,让虚高的药价降下来。否则,“诊费提高、药费却没降”,这样的医改方向,对本来看不起病的百姓而言不啻于一场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