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江西公务员考试网 >> 申论资料 >> 申论指导

每日时评:公开透明就是对人民负责

发布:2013-06-17 19:04:01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政务公开,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和批评政府,推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就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深化政务公开,是民主政治进步的重要标志,也让公众对建设透明政府、服务型政府有了更高的期待。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积极端正心态,适应履职环境和舆论环境的巨变,加快学习和习惯在玻璃屋子里工作、在镁光灯下发言,让人民的批评、监督发挥实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再次重申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了解、监督和批评政府。《意见》既指出当下政务公开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等诸多不足,也指出要抓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的公开,客观公布事件进展、政府举措、公众防范措施和调查处理结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舆论。

    正如温家宝总理曾多次强调的,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对这一受人民委托管理社会事务的公共机构,人民理所当然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人民满意不满意,理应成为衡量政府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从一定意义上说,政务公开,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和批评政府,推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就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近年来,我国政务公开脚步不断加快,相关法律规章体系建设也在不断完善。时至今日,政务公开已经从原则号召更多地转变为实际行动,什么东西必须要公开、何时公开、怎样公开,逐步上升到制度化层面,特别是财政预算决算、重大项目投资、“三公”经费明细等过去锁在保险柜里的敏感内容都先后被纳入公开范畴,公开过程引发了全社会围观。深化政务公开,不但成为民主政治进步的重要标志,也让公众对建设透明政府、服务型政府有了更高的期待。

    中央推动政务公开的决心有目共睹,但更应看到,目前的贯彻落实程度较之公众期待相差还很远,那些与“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立法要求和民主原则背道而驰的行为还屡见不鲜。盘点近期一系列社会热点事件,从中央部门耗时数月晒“三公”,到“7·23”动车追尾事故,再到故宫“瓷器门”——不难发现,这些热点之所以饱受争议,无不直接或间接与公开度不够、透明度不高相关。由于在舆论面前的傲慢与笨拙,一干政府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屡遭诘问,网络呛声尤甚。可以看出,一方面,在强大的倒逼力量下,这些部门和机构的公开意识和媒体意识在不断提升。但另一方面,不少部门及其负责人还很不适应履职环境和舆论环境的巨变,更无法直面公共危机和信任危机带来的难堪,虽说在形式上是基本完成了规定动作,但究其内容,不是试图“封、捂、堵、压、瞒”、含糊其辞、遮遮掩掩,就是匆忙抛出一些明显缺乏说服力甚至是前言不搭后语、有悖常识跟逻辑的答案。恰恰是这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放大了矛盾、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威信。

    特别是面对动车追尾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和“三公”消费等热点问题,存在一种错误观念,似乎信息公开要么是将老百姓看不懂的报告在官网角落一挂了之,要么是一种补救措施,而且补救的主要方式是等大事出了之后、疑问涌来之时派新闻发言人或助理紧急站上火线,召开发布会把事儿给平下去,哪怕这位发言人本身掌握事实有限、甚至不是搞业务的而一问三不知。这种信息公开的效果,我们已经看到了,很不成功。一些不恰当的发言常常非但没有达到厘清事实、亮明态度、修复信任的目的,还让事件进一步“发炎”。应该说,政务公开是对部门工作的综合大考,无论是“给出一个实事求是的回答”,还是“给出一个真诚负责的交代”,都不是单纯针对新闻发言人的要求,而是给整个部门下的政治任务。这项本应由行政首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站出来挂帅的重要任务,常常成了新闻发言人、助理们勉强担纲的独角戏,暴露出的是部分领导干部“精神懈怠、能力不足”,对这片举足轻重的舆论阵地相当的陌生。

    公开透明就是对人民负责。正如毛主席曾经说过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正因为我们各级政府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就不怕把政务信息向人民群众公开,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对人民负责。在新的形势下,各级政府部门和机构都必须加快学习和习惯在玻璃屋子里工作、在镁光灯下发言,主动在第一时间把公众关心的事、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事说清楚讲明白。与此同时,必须加大监督和追责力度,将信息公开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考核指标,对那些不公开、迟公开、虚假公开、“过滤公开”的行为追责,让打造“阳光政府”的承诺落到实处。

    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值大变动、大变革之中,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及表达方式多元、多样、多变,矛盾和博弈层出不穷,凝聚人心、达成共识的难度与日俱增。也正因为如此,政府部门敞开心扉、倾听民意的任务愈来愈急迫。说到底,对媒体的态度、对公众的态度、对信息公开的态度,正是对执政水平的检验。只有接受这种检验,让人民的批评、监督发挥实效,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人民的政府才能真正服务人民、令人民满意。

    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江西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jxgwy.com.cn)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相关文章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http://www.jxgw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8242号-25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