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西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选词填空(12)
2019年江西公务员考试时间暂未公布,预计2019年3月报名,4月笔试。历年来江西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考生可选择最新版江西公务员考试用书(免费赠送200+课时在线听课,2万道题在线刷题、200套真题在线模考)(点击订购)复习。为帮助考生复习,江西公务员考试网提供每日练习,帮助考生寻找题感。
接下来完成1--5题!
江西公务员考试网参考解析
1.
金沙江波涛汹涌,小铁船在惊涛骇浪中起伏跌宕,我俩吓得高声尖叫,那位带重庆口音的年轻人 ,还吟诵伟人诗句为我们壮胆。江流湍急,他们划了很长距离,船才勉强靠岸。那时我傻,不能 此次偶遇的现实和历史意义;上岸后就忙着与同学 船由彼岸到此岸,行程与岸线夹角的大小,任由小船渐行渐远,远成暮霭盈江,远成岁月缥缈。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惊慌失措 感受 研讨
B.镇静自若 领会 讨论
C.不动声色 体会 讲述
D.仓皇失措 明白 辩论
2.
央视国际的《每周质量报告》____,目前我国很多突发耳聋的孩子都是由于因病滥用抗生素造成的。据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专家____,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导致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40%。
依次填人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披露 透露
B.揭露 泄露
C.透露 披露
D.暴露 披露
3.
靠机制吸引人,而不是靠补贴吸引人,这是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在思维惯性上的 ,靠补贴的工程式的吸引人才的最大弊端是已经先入为主地假定谁是人才了,因此,你不能补贴所有人,不能给人们提供 才能的社会氛围,梁文道在他所著的《常识》中写到,新加坡就很能够吸引人才了,但比起美国还是 。
A.鸿沟 激发 略逊一筹
B.差异 发挥 望尘莫及
C.差别 触发 稍逊一筹
D.区别 发挥 相去甚远
4.
网络举报是一把双刃剑,监督和隐私各有边界。如脱缰之马的“网络监督”,很多时候______,一旦______到普通公民的“隐私领域”或者______集体权益,必将会使整个社会陷入不安。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扑朔迷离 触及 影响
B.真假难辨 践踏 危及
C.良莠不齐 侵犯 损伤
D.鱼龙混杂 闯入 伤害
5.目前,美国和西方各国深陷2008年以来的世界经济萧条中,复苏 ;另一方面,中国、印度等金砖国家又呈现出经济增速下行的征兆。在此世界经济格局下,重温哈耶克与凯恩斯之间有关货币、利息、信用,资本形成和商业周期发生机理的大论战,重新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经济危机发生的深层原因和复苏机理,不但具有经济学说史上的理论意义,也显然有着极强的、切实的和巨大的当下意义。
A.遥遥无期 反思
B.步履维艰 认识
C.旷日持久 审视
D.进退维谷 探讨
江西公务员考试网参考解析
1.答案: B
解析:
先看第一空,根据空格后面的内容“还吟诵伟人诗句为我们壮胆”可以看出,所要填入的成语应该是表示临危不乱的意思,排除A、D两项。再看第三个空,“讲述”的意思是一方对另一方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而文段中的信息是“上岸后就忙着与同学”,可见此处填入的词应该是双方就一个问题共同发表看法的词,排除C项,第二个空代入“领会”验证,“领会此次偶遇的现实和历史章义”搭配得当,答案选B。
2.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近义实词的不同侧重点辨析和语境搭配。
“揭露”一般是指不好的东西,比如揭露罪行;“泄露”通常是指秘密等比较机密的东西,比如泄露考题。“暴露”指显露(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比如暴露目标,暴露身份。因此,本题首先可以排除B、D两项。“披露”通常是由旁观者通过比较正式的渠道进行公布、发表;“透露”通常是由当事者有意或无意地公开一些事情。根据本题中两个主体“《每周质量报告》”和“专家”可以确定本题答案为“披露/透露”。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和成语的应用。
先看第三空,由文段表述可知,新加坡在吸引人才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但美国相对更好,在程度上相差不会很大,“望尘莫及”和“相去甚远”均不符合语境,排除B、D;再看第二空,“触发”显然不能够与“才能”搭配使用,“激发”最为恰当,排除C。故正确答案为A。
4.答案: B
解析:
本题为实词和成语的填空题。
先看后两个空,根据后文“必将会使整个社会陷入不安”可知,“网络监督”必定是对普通公民的“隐私领域”或者集体权益造成重大的影响或危害,A项“触及”和“影响”语义太轻,排除。再看第一空,“良莠不齐”和“鱼龙混杂”都是好人、坏人混在一起之意,与主体“网络监督”不搭配,排除。验证B项,“真假难辨”指分不清真假,“践踏”和“危及”的词义与后文相呼应。故正确答案为B。
5.答案: B
解析: 这道题考查的是实词成语混搭填空,文段前提到深陷经济萧条中,复苏真能是遥远和艰难,所以排除C.D。根据后文语境是新认识到一个问题,并不是反思问题,所以答案为B。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